首页
走进BioBAY
新闻中心
产业集群
产业生态
入驻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中文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A Global Biomedical Industry Cluster
构建
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新闻中心
14
2025-05
全球首款!3N科技国家创新三类医疗器械获证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由BioBAY园内企业苏州三个臭皮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3N Eyecare”)申请的三类医疗器械“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 (以下称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在中国上市,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53160887。 01获批上市:新型有源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 适用范围为:该产品与0.9%无菌氯化钠溶液配套使用,用于硬性接触镜(氟硅丙烯酸酯硬性镜)的清洁和消毒。即仅需使用生理盐水,就能为角膜塑形镜和巩膜接触镜等特殊镜片,提供简单、安全且高效的消毒与除蛋白护理。至此,硬性接触镜护理正式迈入有源时代,为国内接触镜配戴者带来了更优质的选择。 3N Eyecare 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自 2015 年成立以来,团队多年来始终深耕眼科赛道。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钻研,公司已拥有国内外共 150 余项专利。 早在 2022 年 1 月,公司基于全新的电泳 - 解离 Elepy® 技术所研发的3N Eyecare隐形眼镜还原仪(RigidCare、ReO2),成功获得了 FDA 认证。这一产品作为全球首个将生物医学电泳除蛋白技术创造性应用于角膜接触镜护理领域的成果,目前已在海外市场进行销售,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2024 年 1 月,3N Eyecare 硬性接触镜清洗消毒设备成功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成为了全国首个入选绿色通道的硬性接触镜护理相关眼科器械。不仅如此,它还是视光领域截至目前唯一获批进入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的产品与技术。 创新医疗器械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产品主要工作原理或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其安全性和性能与同类型传统产品相比有根本性的改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从 “创新医疗器械” 的技术突破到临床应用的实际需求,3N Eyecare 的这款产品不仅是技术研发的成果,更承载着解决硬性接触镜护理痛点的临床价值。以下从临床背景出发,深入剖析硬性接触镜护理领域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 02临床痛点:硬镜护理需求亟待破局 隐形眼镜依据材料的差异,可划分为硬性接触镜与软性接触镜。临床上所使用的硬性接触镜,一般指的是透气性接触镜(RGPCL),其中涵盖了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简称 RGP 镜),以及以降低近视度数为目标的角膜塑形镜(简称 OK 镜)。近些年来,主要应用于眼表疾病和复杂屈光不正的巩膜镜(全称硬性透氧性巩膜接触镜),作为临床新兴的硬性接触镜类型,也逐渐为医生和患者所熟知。上述这些产品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视力矫正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硬性接触镜使用人群的持续增多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露出诸多尚未得到满足的临床需求,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风险防控 微生物性角膜炎(MK)是一个对角膜产生严重影响的重大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致盲原因。多种病原体,像细菌、真菌和棘阿米巴等,都能够引发 MK。并且,超过半数的细菌性角膜炎病例是由配戴隐形眼镜所导致的。相关风险因素包括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日抛型隐形眼镜以及定期更换的隐形眼镜。值得注意的是,高达 93% 的棘阿米巴角膜炎(AK)病例发生在隐形眼镜配戴者当中,这充分凸显了此类眼部感染与隐形眼镜使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此外,个人卫生欠佳、过夜配戴隐形眼镜、将隐形眼镜长时间存放在受污染的溶液(比如自来水或不含防腐剂的盐水溶液)中,以及重复使用隐形眼镜溶液等行为,都会增加患 MK 的风险。其中角膜塑形镜被认定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年发病率为每 10,000 人中有 7.7 例。 舒适性提升 尽管当前的研究显示,人们对特殊功能的硬性接触镜(如角膜塑形镜)的满意度呈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势,但干眼不适症状却严重影响了其配戴的舒适性以及所带来的视觉益处。研究表明,隐形眼镜配戴者报告患有干眼症的可能性是临床正视眼人群的 12 倍,是眼镜配戴者的 5 倍。隐形眼镜相关干眼症(CLADE)已然成为导致配戴者停止配戴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所出现的干眼眼表问题,也日益受到医生们的关注。 镜片清洁维护 另外,蛋白质沉淀是硬性接触镜面临的一大棘手问题,也是诱发角膜并发症的主要根源。当镜片护理不到位、清洗方式不正确时,蛋白物质便会不断积聚,这不仅会降低视觉敏锐度以及镜片的透气性,对氧的传递造成影响,还会干扰镜片的消毒效果。有研究指出,无论镜片是否擦拭干净,泪液蛋白的含量每天都会累积,并在 14 天后达到平衡状态,而且蛋白质沉积还会对镜片的光学特性产生影响。现有的清洁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单纯使用清洁液浸泡无法有效清除镜片表面的持久性物质,而手动手指摩擦又可能出现清洁不彻底或者损坏镜片的情况。 操作便捷性 护理方法的便捷程度是影响用户依从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用户依从性又会进一步对护理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当前,硬性接触镜的护理方法在操作上相对复杂,尤其是对于使用 OK 镜等产品的青少年儿童来说,很难确保他们能够长期、规范地进行护理操作。例如,手动清洁步骤较为繁琐,容易使得用户难以坚持正确的操作流程,从而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因此,开发出操作简便、易于用户接受的护理方法和产品,以提高用户的依从性,是硬性接触镜临床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硬性接触镜在安全防控、舒适性、清洁维护以及操作便捷性等多方面均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些需求相互关联,对配戴者的眼部健康、使用体验以及近视矫正效生着重要影响。随着RGP镜、 OK镜、巩膜镜等硬性接触镜在近视防控、眼表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护理环节中潜藏的安全风险、清洁难题与用户依从性挑战也愈发凸显。这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既是行业发展的瓶颈,也为创新技术的落地提供了迫切的实践土壤,这也意味着可能需要多种类型的解决方案来提升护理效果,对于推动硬性接触镜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3技术革新:Elepy® 技术重塑硬镜护理范式 一直以来,3N Eyecare聚焦于前述接触镜护理的痛点问题,专注于角膜接触镜护理产品的开发,致力于最大程度降低因角膜接触镜护理不当所引发的角膜感染、干眼等并发症的风险,开发了基于Elepy® 技术开发的新型有源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 技术原理上,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通过解离0.9%无菌氯化钠溶液,产生含氯溶液对镜片上病菌等微生物进行消杀以实现对镜片的消毒,利用电泳使镜片材料间隙或表面的带电荷蛋白质进行定向移动,含氯溶液分裂蛋白质肽键,利于电泳除蛋白效果。 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作为一种用于硬性接触镜护理的创新产品,具有显著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消毒除蛋白、操作方式两个方面: 消毒除蛋白更高效彻底:运用电泳-解离原理,从生理盐水产生次氯酸进行消毒,利用蛋白质电荷和电场迁移能力,通过 “蛋白质电泳” 和 “电化学解离” 技术,不仅能消杀微生物,还能裂解蛋白质肽键,降低其分子量,深度清洁镜片微孔和表面的蛋白质沉积物。 操作简便且提升依从性:无需手动浸泡和揉搓,用户将镜片放入设备按下按钮,15分钟完成标准护理,30 分钟即可完成强效护理。简化的操作流程提高了镜片护理的依从性,尤其对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和青少年保障镜片安全使用意义重大。 总体而言,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作为一种用于硬性接触镜护理的创新产品,融合前沿护理理念,凭借独特技术为镜片护理带来全新解决方案,为患者、用户的日常使用提供了多元、优质的选择。 04循证支撑:多维度验证安全高效性能 4.1 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在正式推向临床与市场前,3N Eyecare 电泳解离 Elepy®技术及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历经了严谨的科学验证与充分的研究积淀。除满足创新医疗器械注册所需的一系列临床前研究外,研究团队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了多项严谨研究,这些从基础原理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研究,共同构建了产品落地的科学基石,为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了扎实的循证医学支撑,并为其临床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吕帆教授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蓝卫忠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眼科领域知名期刊-英国角膜接触镜协会官方杂志「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发表论文「The efficacy of a device-based approach to microorganism disinfection and protein removal for orthokeratology lenses in varied clinical circumstances」即「同临床情况下基于设备的角膜塑形镜微生物消毒及蛋白去除方法的效果研究」,旨在探究 RigidCare 设备在不同临床情况下对角膜塑形镜的消毒和除蛋白性能。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设计,在五家医院开展。结果表明,在消毒方面,试验组清洁后镜片微生物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在除蛋白方面,试验组整体 “清洁” 或 “轻度沉积” 镜片比例更高,对 “严重沉积” 镜片的除蛋白效果更显著。该研究表明,RigidCare 在消毒、灭菌和除蛋白方面比传统护理方法更有效。 此外,本次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获批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该研究在天津眼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和长治市人民医院开展。共纳入 154 例受试者,试验组使用搭配生理盐水的 TN0101 设备(RigidCare),对照组使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两款护理产品,分别是多功能护理液及除蛋白液产品(两款产品均属第三类医疗器械)。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主要疗效指标和各项次要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非劣效性成立,同时试验期间未发现与试验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器械性能稳定。该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在权威期刊发表。 综上所述,多项严谨的研究充分验证了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在除蛋白、消毒等方面的显著效果与可靠安全性,为其在临床和市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为硬性接触镜使用者带来更优质、安全的护理体验。 4.2 专家评价 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凭借其卓越的临床表现获得了国内外众多眼科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4.2.1 国内专家评价 吕帆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传统接触镜护理技术存在清洁效率不足、用户依从性差等痛点。而电泳解离Elepy®技术通过定向电场分解镜片表面蛋白质,突破了传统化学清洗的局限性。作为全球首创的仅需搭配0.9%无菌氯化钠溶液进行护理消毒的接触镜护理器械,2024年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审批通道。Elepy®技术的诞生,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颠覆性革新。它不仅提高了清洁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因手动揉搓导致的镜片磨损和并发症风险。 李丽华教授|天津市眼科医院 该设备通过搭配生理盐水,高效去除蛋白和杀菌,显著降低了镜片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角膜塑形镜的日常护理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其便捷的操作方式减少了手揉搓频率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Pauline Cho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非常高兴看到Elepy@带来的有效的杀菌除蛋白数据,将Elepy@更多的运用到临床,从而更有效的解决临床上患者接触镜护理的相关问题。有效的杀菌除蛋白确实是真正解决接触镜护理痛点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期待后续更多的临床结果。 刘陇黔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配戴OK镜的患者以小朋友、青少年为主,对于传统护理的依从性相对较弱,清洁效果不达标。而Elepy®技术带来的简便操作大大提高了青少年清洁效率,避免了依从性低而带来的并发症问题。 吕天斌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 目前棘阿米巴的感染率在近年逐年上升,其中很大的一个群体来自于接触镜的配戴者,甚至还有成年群体在使用自来水清洗镜片。棘阿米巴的感染最主要有两个因素,接触病原和眼表损伤。除了给患者宣教外,还要切断阿米巴的传播途径。Elepy®目前被测试能够杀灭棘阿米巴的,在源头上帮我们解决了一大困难。 张阳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微生物室 我补充点危险因素。就临床而言,大于12岁,尤其住校的孩子,会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尤其是戴2-3副以上的。住校孩子家长工作忙,更应注重健康教育问题,用好的技术手段把习惯纠正过来,这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注意戴镜时眼表状态,做好预防。 4.2.2 海外专家评价 刘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视光学院 硬性接触镜沉积物种类繁多,面临诸多挑战。传统接触镜护理模式在没有开发出新的物质成分背景下,已经很难做出效果能更进一步的创新产品。而Elepy®技术另辟蹊径,仅搭配生理盐水,结合了电泳和和电化学解离的作用,具有非常优越的除蛋白和杀菌效果,甚至针对所有病原菌及病毒(包括芽孢)都具有强效杀灭效果,可以说Elepy®真正实现了接触镜护理领域的重新定义,这样的结果让我们非常欣喜。 Vincent Yap教授|马来西亚KPJ眼科中心 巩膜镜护理中的痛点在于传统清洁难以去除所有的病菌,尤其是对于眼部有损伤的患者风险更大。除此之外沉淀堆积还会造成镜片湿润性差影响镜片配戴及效果。根据在临床中应用所收集的反馈,巩膜镜患者使用Elepy® Scleral后,能够明显减少起雾、干涩和不适感,延长舒适配戴时间,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Armin Duddek先生|EFCLIN董事主席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适配过数万副隐形眼镜,所以我只需要简单触摸就可以判断隐形眼镜清洗的效果。我从未见过任何隐形眼镜清洗手段,可以做到Re02如此令人惊叹的效果。 胡锦堂教授|澳大利亚AOMA副会长 Elepy®已经在澳洲的门诊正在使用,从临床使用的情况上看,其杀菌和除蛋白效果均获得了患者的好评,有效改善了患者在配戴接触镜时因为护理不当造成的眼部安全隐患。频繁地手揉搓会影响接触镜的验配参数,破坏镜片本身材质,而Elepy®技术大大减少了镜片护理过程中手揉搓频率,且不会对镜片材料本身造成损坏,降低镜片损坏的风险。 Leon Davies教授|英国验光师协会董事会主席 非常惊喜3N Eyecare能够在今年的年会带来如此革命性的技术,我能够预见,在不久的将来,ReO2系列清洗产品一定能够在验光师和患者间大受欢迎。希望3N Eyecare能够持续为我们带来革命性的产品。 国内外眼科专家对镜净 GP 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的高度评价,印证了 Elepy® 技术在接触镜护理领域的突破性价值。国内专家聚焦其突破传统护理模式的创新,肯定其在高效除蛋白、杀菌及提升青少年依从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尤其认可其在切断棘阿米巴传播、降低并发症风险的临床意义;海外专家则从技术原理革新与全球护理痛点出发,盛赞其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的潜力,以及在巩膜镜护理、材料保护等细分场景的卓越表现。这些来自不同临床场景的权威肯定,不仅彰显了产品安全高效的核心优势,更标志着中国原创技术在国际视光领域获得深度认可。随着 Elepy® 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有望树立接触镜护理技术新理念,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安全、便捷的眼部健康保障。 05国际发声:ARVO舞台彰显中国智慧 2025 年度美国视觉与眼科学研究学会(ARVO)年会于近日在美国盛大启幕。作为全球眼科领域备受瞩目的学术盛会,此次年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在这样的国际舞台上,来自中国的民族品牌 3N Eyecare 团队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成果,获邀发表了题为「A Novel Technology for Sterilization and Protein Removal of Gas Permeable (GP) OK and Scleral Contact Lenses」,即「一种用于透气性(GP)角膜塑形镜和巩膜接触镜的杀菌及除蛋白新技术」的主题报告。 3N Eyecare 团队以高度的民族自信,分享了中国自主研发的 Elepy® 技术。该技术独辟蹊径,基于电泳原理,通过电场的精妙作用,促使蛋白质定向迁移,实现了硬性接触镜表面蛋白质的高效清除。与此同时,Elepy® 技术所产生的微电流,能够精准地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而生理盐水电化学解离所生成的含氯消毒剂,不仅能够迅速且彻底地灭活各类微生物,还能有效地切断蛋白质肽链,进一步提升除蛋白效果。体外测试结果令人惊艳,针对巩膜接触镜,Elepy® 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常见微生物的杀灭率均达到极高水平,除蛋白效果更是近乎完美,接近 100%。在针对角膜塑形镜的临床试验中,与传统护理液的对比显示,Elepy® 技术在除蛋白和消毒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效果卓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滑铁卢大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学院教授、眼科研究与教育中心(CORE)主任 Lyndon Jones 教授,虽未能亲临现场,却特意发来远程致辞(见下图右下角)。他对 3N Eyecare 的Elepy® 技术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与高度认可。Lyndon Jones 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过去十年间,隐形眼镜消毒领域的创新少之又少。目前仍有 50% 隐形眼镜配戴者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隐形眼镜,这就迫切需要合适的清洁消毒系统……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3N Eyecare 独特的 Elepy® 技术在此次活动中被深入探讨…… 如今,3N Eyecare 正积极将这项创新技术推向国际市场…… 相信今天的圆桌会议必将引发一场精彩纷呈的对话,我满怀期待地盼望着了解这项技术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围绕它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Elepy® 技术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全球特殊镜片护理领域提供了一套简单、安全且高效的全新解决方案。此次 3N Eyecare 团队的精彩分享,不仅赢得了在场全球视光领域专家的高度赞誉,更彰显了中国民族品牌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为全球眼科事业的进步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06十年笃行:民族品牌铸就创新之路 自 2015 年公司成立,到 2025 年凭借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获 NMPA 批准上市,3N Eyecare 走过了意义非凡的十年,真正诠释了 “十年磨一剑” 的坚守与执着。这十年间,3N Eyecare 凭借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成功推出 Elepy® 技术及相关产品,为硬性接触镜护理带来全新护理理念。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与智慧。作为民族品牌,3N Eyecare 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其研发的硬性接触镜护理消毒仪等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护理方案,也为全球眼科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期待未来,3N Eyecare 继续引领创新,推动行业发展,让民族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查看更多
12
2025-05
国内首个!艾博生物 KRAS mRNA肿瘤疫苗IND获FDA批准
2025年5月9日,艾博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同时覆盖多种KRAS突变的新型mRNA肿瘤疫苗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适用于携带KRAS 5种常见突变中任意突变的实体瘤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多个KRAS突变的治疗性肿瘤疫苗,是在极具挑战的难成药靶点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艾博生物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 关于KRAS突变 KRAS突变是实体瘤中最常见的致癌基因突变之一,多与恶性肿瘤相关:KRAS突变在胰腺癌中的发生率高达约85%,在结直肠癌约40%,在非小细胞肺癌约30%。然而,自1982年被发现以来,KRAS因其蛋白表面相对光滑、缺乏与药物结合的“口袋”等特殊性质而长期被视为“不可成药”靶点。 尽管近年KRAS G12C小分子抑制剂取得突破,但其靶点局限性、不可避免的耐药性及生存获益有限等不足仍亟待解决。KRAS突变肿瘤的临床治疗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艾博生物ABO2102的诞生,正是直击这一痛点: 行业数据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结直肠癌(CRC)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携带该5种常见突变的患者占KRAS突变患者的比例普遍较高,约为75%-85%。 这进一步凸显了开发广谱KRAS靶向疗法的紧迫性与临床价值。 关于ABO2102 艾博生物基于自主创新mRNA技术平台开发的ABO2102治疗性肿瘤疫苗,通过多维度技术突破,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并实现了对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亚型的广泛覆盖。该疫苗为KRAS突变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展现出强大的临床转化潜力。 01多靶点抗原设计 ABO2102同时编码了5种常见KRAS突变抗原的mRNA分子,在细胞内翻译生成抗原后,经由MHC-I/II类分子递呈,激活CD8⁺细胞毒性T细胞与CD4⁺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免疫反应,实现对KRAS突变抗原的精准识别与攻击。相较于仅靶向G12C突变的小分子抑制剂,ABO2102可覆盖更广泛的KRAS突变类型。 02突破耐药性困局 由于靶点单一且难以应对肿瘤微环境的适应性进化,传统KRAS G12C抑制剂的疗效有限,患者的中位PFS(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无进展生存期)通常仅为6-9个月。而ABO2102能诱导特异性T细胞持续扩增,建立长期的免疫记忆。 临床前数据显示,疫苗激活的T细胞可精准识别KRAS突变细胞表面的新抗原并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这种内源性免疫应答不仅避免了靶向药物常见的脱靶毒性,还能通过免疫记忆机制持续抑制肿瘤复发。此外,小鼠模型研究显示,ABO2102联合PD-1单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抗肿瘤疗效。 03平台赋能药物研发 ABO2102的研发依托了艾博生物成熟的肿瘤疫苗技术平台。首先,疫苗采用在新冠时期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的LNP递送系统,保障了mRNA在细胞内的高效递送与良好的安全性。其次,平台具备模块化抗原设计能力,可灵活嵌入不同的KRAS突变抗原表位,快速响应多种突变类型需求;且采用了新一代mRNA序列设计,显著增强免疫原性。与此同时,平台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优选高覆盖度抗原表位,并经临床前实验证实,显示出广泛的HLA覆盖潜力。 04临床转化前景可期 ABO2102有望将KRAS靶向治疗的模式从“被动抑制”转变为“主动免疫清除”,展现出突破性临床价值。该疫苗基于多表位抗原设计,精准覆盖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结直肠癌等高发瘤种,其模块化技术平台更支持快速拓展至其他突变相关适应症。凭借现货型(off-the-shelf)优势,ABO2102既能用于晚期患者挽救治疗,也可作为早期术后辅助治疗手段。与此同时,凭借优异的安全性,该疫苗可与化疗、放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联合使用,构建多维协同的肿瘤治疗体系。 ABO2102成功获得FDA IND批准,体现了艾博生物在传统难以成药靶点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彰显其在mRNA药物研发领域的创新与竞争力,并取得全球监管体系的认可。未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ABO2102有望为KRAS突变相关肿瘤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方案,重塑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格局。 关于艾博生物 作为国内 mRNA 领域领头羊,艾博已构建覆盖三大领域的20+ 研发管线: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靶向肝癌的细胞因子疗法 ABO-HCC 已进入临床阶段,针对 EGFR 突变肺癌、肝癌的个性化新抗原疫苗布局 IIT 研究,还以 mRNA 生成双特异性抗体针对血液瘤;传染病疫苗领域,持续推进新冠变异株疫苗研发,同时凭借冻干工艺突破加速 RSV / 带状疱疹疫苗的临床转化;前沿技术储备上,自主研发 Cis 系统突破海外专利壁垒、延长蛋白表达周期的环状 RNA 平台,以及可优化抗原预测与递送系统实现降本增效的 AI 辅助设计均在推进。
查看更多
09
2025-05
英矽智能递表港交所,E轮投后估值超13亿美元
5月8日,港交所官网显示,BioBAY园内企业英矽智能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GFSHK为联席保荐人。在今年年初完成E轮融资之后,英矽智能的投后估值超13亿美元。 英矽智能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为关键临床阶段管线候选药物的进一步临床研发提供资金;开发新的生成式AI模型和相关的验证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发并扩展自动化实验室;为早期药物发现及开发的研发提供资金;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图片来源:港交所官网 成立于2014年的英矽智能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端到端的、由生成式AI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核心是利用专有的Pharma.AI平台,跨越生物、化学及临床开发领域,加速新药的发现与开发过程。英矽智能的业务主要包含三大板块:药物发现与管线开发、软件解决方案以及与非制药领域相关的其他发现。 核心技术平台:Pharma.AI 英矽智能打造的Pharma.AI是世界上领先的由生成式AI驱动的药物发现与开发平台,提供包括新靶点识别到小分子生成及临床结果预测的端对端服务——具体来讲,Pharma.AI由 Biology42、Chemistry42、Medicine42和Science42组成,旨在覆盖整个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Pharma.AI能够识别新的药物靶点,针对新型及既定的靶点从头设计,优化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及简化起草学术论文与其他相关文件的流程。 截至2025年5月6日,英矽智能已通过自主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产生超20项临床或IND申报阶段的资产,其中三项资产已授权予国际制药及医疗保健公司,合约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 产品管线 成立11年来,英矽智能已经建立起丰富的创新研发管线。截至目前,英矽智能已拥有31条内部研发管线,覆盖29个创新靶点,其中6款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核心产品ISM001-055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II期临床数据备受关注,有望成为全球首款AI全程参与的上市药物。 英矽智能在研管线 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方面,2018年至今,英矽智能进行了8轮融资,2025年2月完成超1亿美元E轮融资,投后估值约13.31亿美元。 英矽智能融资情况 英矽智能现已与按2024年呈报销售额计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中的13家达成合作;并与香港科技大学、复星、Novo Nordisk A/S、Teva Brand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R&D, Inc.、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 LLC.等其他机构开展PandaOmics应用程序方面的合作;亦与Eli Lilly and Company、复星、Deerfield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LLC、Blueprint Medicines Corporation及其他公司开展Generative Chemistry应用程序方面的合作。 部分BD合作 2022年1月 英矽智能与复星医药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进多个靶点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英矽智能获得13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式付款,并分享QPCTL项目的商业化利润。 2022年11月 英矽智能与赛诺菲达成一项将持续多年、针对多个靶点的战略研究合作。根据协议条款,赛诺菲将支付英矽智能总额不超过215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靶点提名费用,英矽智能还将获得额外的里程碑付款,总额预计最高可达12亿美元。 2023年9月 英矽智能和Exelixi签署一项独家许可协议,Exelixis将从英矽智能处获得ISM3091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英矽智能将获得8000万美元的预付款。此外,英矽智能还有资格获得基于后续开发、商业化和销售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版税。 2024年1月 英矽智能与美纳里尼集团其全资子公司 Stemline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授权许可协议。美纳里尼将获得ISM5043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根据协议条款,美纳里尼集团与英矽智能的合作交易总额逾5亿美元,包括 1200 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后续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 2025年1月 英矽智能与美纳里尼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授权许可协议。Stemline将获得英矽智能一款抗肿瘤临床前候选药物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力。该授权交易总额超5.5亿美元,Stemline 将向英矽智能支付2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后续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查看更多
08
2025-05
全球首发,第二款中美双报双批!士泽生物通用细胞治疗渐冻症获中美药监局正式批准开展注册临床试验,与国内顶级渐冻症临床专家合作
2025年5月,BioBAY园内企业士泽生物正式宣布自主开发的“全球首发(FIC)”异体通用“现货型”iPSC衍生亚型神经细胞新药(XS228注射液)的新药注册临床试验I期及II期申请,已正式获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一次性无发补完全批准,用于治疗“全球五大绝症”之一的渐冻症,将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牵头临床中心开展,由渐冻症诊疗领域顶级专家樊东升主任作为牵头中心临床负责人。 此前,XS228注射液用于治疗渐冻症的研究性新药申请,已正式获美国FDA完全批准开展注册临床试验。 这是继士泽生物自主开发的异体通用“现货型”iPSC衍生亚型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新药(XS411注射液)获中美药监局一次性无发补完全批准,用于治疗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之外的,士泽生物自主开发的第二款中美双报双批开展注册临床试验的通用型iPSC衍生细胞新药。 士泽生物长期致力于开发临床级异体通用“现货型”iPSC衍生细胞药,用于治疗尚无实质临床解决方案的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CNS Diseases)。士泽生物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正式批准的五项注册临床试验批件,并取得多个“中国/全球首个”iPSC领域里程碑意义进展: 2023年,“中国首个”iPSC衍生细胞药(XS228注射液)获得美国FDA授予全球孤儿药资格; 2024年,“中国首个”iPSC衍生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国家级备案临床研究获批,与上海市东方医院合作,完成包括“中国首例”在内的多例帕金森病患者GCP/GMP级autoXS411注射液治疗,随访超过12个月,安全性良好,患者“开关期时间”、MDS-UPDRS评分及多项非运动指标显著改善,并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GCP/GMP双重核查; 2024年,“全球首款”iPSC衍生细胞(XS228注射液)治疗渐冻症(ALS)的国家级备案临床研究获批,与东方医院合作完成包括“全球首例”在内的多例患者治疗,安全性良好,初步显示可有效延缓疾病进程; 2025年,“中国首个”由国家级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北京天坛医院牵头开展的异体通用“现货型”iPSC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XS411注射液)注册临床I期试验,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用于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2025年,“中国首个”采用证据级别最高的“随机双盲对照”设计的注册临床I/II期试验,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同为国家级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牵头,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展,用于治疗早发性帕金森病; 2025年,“全球首个”异体通用“现货型”iPSC衍生亚型神经前体细胞新药(XS228注射液)的注册临床I/II期试验,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用于治疗渐冻症(ALS)。 2023年,士泽生物XS228注射液治疗渐冻症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授予孤儿药资格:成为首个中国自主iPSC衍生细胞药获得FDA认证并授予孤儿药资格(Orphan Drug Designation)、也是全球首个且迄今唯一用于治疗渐冻症的拥有孤儿药资格的iPS衍生细胞药物。根据美国《Orphan Drug Act》,获得美国孤儿药资格认定的药物可以享受新药获批上市后7年市场独占权(marketing exclusivity)、免除NDA/BLA申请费、可能免除部分临床数据的申报要求以及临床研究费用税收减免等一系列加速审评及特别扶持政策。 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及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渐冻症患者俗称渐冻人。渐冻症患者的运动神经元持续退行性病变和死亡,导致患者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最终可导致瘫痪,从无法行走到无法说话、吞咽、呼吸。临床数据显示,渐冻症患者的平均存活期约39个月,目前尚无能够实质性缓解或挽救渐冻症的有效临床药物及临床解决方案,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士泽生物注册临床I/II期试验牵头中心临床总负责人樊东升主任表示:“渐冻症是极具挑战的神经系统绝症,当前临床治疗手段极为有限。我们非常高兴与士泽生物强强联合、牵头承担具有国际领先意义的全球首个再生神经细胞治疗渐冻症正式注册临床研究。希望通过规范的临床试验,推动这一创新疗法早日造福患者!” 士泽生物注册临床I/II期试验牵头中心临床共同负责人刘小璇主任表示:“作为全球首款进入中美注册临床试验的iPSC衍生通用型神经细胞药物,与士泽生物的临床合作代表我国在渐冻症领域的重要突破,我们将全力以赴,高标准推进合作临床试验项目,期待与士泽生物团队一起,为渐冻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京东集团原副总裁、知名渐冻症抗争者蔡磊表示:“四年多来,我一路见证了士泽生物团队的不懈努力,经过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如今正式获批注册临床试验,为渐冻症患者带来新希望!向李翔博士及士泽生物团队祝贺并致敬,期待士泽生物的首个再生神经细胞新药早日福泽中国及全球渐冻人!” 士泽生物自主开发的异体通用型iPSC衍生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及渐冻症的重要研发及临床进展,代表我国在开发临床级iPSC衍生细胞新药治疗以帕金森病及渐冻症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方向处于全球同步领先或全球首创地位。士泽生物已开展的人体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为后续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铺垫和关键的验证。 患者招募 士泽生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注册临床试验I/II期招募-临床级iPSCs再生神经细胞治疗渐冻症 入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1. 年龄18-75岁(包含18岁和75岁),性别不限; 2. 依据修订的EI Escorial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等诊断为确诊、很可能、实验室支持的很可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从首次症状出现至筛选时病程不超过2年; 3. 筛选期/基线期参与者呼吸功能用力肺活量(FVC%)≥70%预计值; 排除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符合以下任一条标准的对象将排除于本研究) 1. 患者具有神经肌肉无力的症状和体征,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无力; 2. 患者体重指数BMI<18.5kg/m2; 3. 患者仅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症状的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4. 患有神经或肌肉功能损害的疾病,如代谢性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 5. 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且病情未控制的、严重的关节炎、跛行等疾病,研究者评估影响评价的; 6. 有气管切开手术史,或使用机械辅助通气者; 7. 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 您将获得交通补贴和相关补助。 咨询热线:请联系17317916592(请说明“士泽生物再生神经细胞治疗渐冻症临床试验报名咨询”) 扫码报名
查看更多
30
2025-04
百济神州癌症1类新药索托克拉申报上市!
4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BioBAY园内上市企业百济神州在研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片(英文通用名:sonrotoclax)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并将其已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拟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 图 索托克拉是百济神州开发的一款新一代BCL2抑制剂,旨在阻断可帮助肿瘤细胞存活的BCL2蛋白。BCL2蛋白异常高表达在CLL/SLL等多种血液恶性肿瘤中广泛存在,其通过阻断细胞凋亡程序,为肿瘤细胞营造了持续存活与增殖的有利环境。BCL2抑制剂能特异性地结合并抑制BCL2蛋白,有效恢复肿瘤细胞的凋亡通路,诱导癌细胞死亡。 在2024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百济神州展示了sonrotoclax的两项1期研究数据,包括: · sonrotoclax联合泽布替尼用于R/R CLL/SLL患者的1期研究,结果显示出深度和持久的缓解。具体而言,在所有剂量水平的32例可评估反应的患者中,ORR为97% (31/32;1例患者出现SD),完全缓解(CR)率为50% 。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9.8个月。在4例既往接受BTKi治疗的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3例达到PR (n=2)或CR (n=1)。所有接受sonrotoclax+泽布替尼治疗的患者(100%)在第48周达到了uMRD4。 · sonrotoclax联合泽布替尼用于治疗R/R MCL患者的1a/1b期、开放性、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研究显示该联合用药方案总体耐受性良好,并展现出具有前景的有效性(包括较高的深度和持久缓解率)。在27例反应可评估的患者中,ORR为85%,其中包括18例CR(67%)。对于剂量扩大队列中可评估反应的患者,320mg队列的CR率和ORR分别为91%和91%,160mg队列的CR率和ORR分别为44%和88%。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6.4个月。在2例既往有BTK抑制剂进展的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观察到1例CR和1例PD。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博士表示:“CLL/SLL是成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很高兴看到百济神州在新一代BCL2抑制剂领域取得突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与落地,以期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创新治疗选择。”
查看更多